慢性宫颈炎认知误区
慢性宫颈炎的认知误区一:宫颈糜烂=慢性宫颈炎?
不少女性朋友常会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中看到“宫颈糜烂”这个词,因而十分担心是不是得了慢性宫颈炎。答案应该是,并不完全等同于慢性宫颈炎。妇科医生所描述的轻中重度宫颈糜烂,仅代表肉眼所见的宫颈糜烂面积。
事实是,有的宫颈糜烂,其糜烂面仍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,只是因柱状上皮菲薄,外观看起来呈红色,形似糜烂,但并非真性糜烂,这种情况更确切地说,是“宫颈柱状上皮异位”而并非宫颈炎。只有当出现宫颈上皮脱落、溃疡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一些生理情况下,如青春期、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,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,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,可以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。这时并不需要过分担心,因为当雌激素水平下降,柱状上皮又可退回宫颈管,“宫颈糜烂”会不药而愈。
由此可见,宫颈糜烂并不代表宫颈炎症的深度,也不表示向宫颈癌发展的可能性的高低,只是医生对宫颈外观表现的一种描述,其深层原因可能包括多种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。因此,当发现宫颈糜烂时,最好和医生充分沟通、咨询,不要自我乱下诊断。
慢性宫颈炎的认知误区二:慢性宫颈炎=私处卫生差?
有人认为,慢性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的结果。这种看法也并不完全正确。诚然,不注意私处卫生,没有养成定期清洗会阴部的习惯,生殖道确实容易感染细菌、病毒及滴虫等病原体,导致宫颈炎症发生,但这并不是宫颈糜烂的唯一原因,其他可能因素还包括:
①分娩手术操作,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损伤,为病原体入侵宫颈打开方便之门。
②不良性生活习惯。在性生活中,宫颈由于碰撞和受避孕套机械摩擦,难免轻微损伤,如果再经历经期性交、口交,或者性生活紊乱,更可能加重宫颈损伤,使病原体入侵宫颈机会增大。
③还有小部分女性,对清洁阴道矫枉过正。她们习惯经常用洗液冲洗阴道,殊不知,这样反而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,外源性病原体更加容易入侵。
浏览了本文的网友还关注
最新发布的文章